OCAT研究中心 | 2018年“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初选入围方案公布
“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是由OCAT研究中心发起的展览策划及研究项目。本项目旨在发掘与推进艺术研究项目的实施以及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展示,为当代艺术及艺术史领域的优秀学者和策展人提供实践机会与交流平台。
2018年,首届“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经过近三个月的方案征集,共收到18份完整的策划方案。根据项目的主旨,我们把“研究性”放在首位,经巫鸿先生及OCAT研究中心评选组初评,选出了五份入围方案。这五份方案是(排名不分先后):
何伊宁,“描绘历史:中国当代摄影中的历史叙事”
胡昊、刘张铂泷、聂小依,“重组/演绎:激活档案与公共记忆的当代艺术实践”
环形网管团队,“环形网吧”
莫万莉、邓圆也、林琳,“止物”
徐然,“凝视与被凝视的介入——来自社区摄影大赛的图像”
OCAT研究中心希望给予优秀学者和策展人更多实践和交流的机会,遴选出的五份方案将于2018年9月在OCAT研究中心下层展厅进行方案公开展示。
最终评选将由巫鸿先生领导的OCAT研究中心评选组,参照批评家和观众对参加预展方案的反馈做出决定。最终获选方案将在预展结束后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共平台公布,于2019年春季实施。
2018年“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初选入围方案:
描绘历史:中国当代摄影中的历史叙事
陈旻,《Ivoloina 试验站的一种拉菲草》,选自《殖民者的相册》,2012
策展人:何伊宁
在近些年来全球摄影的新叙事浪潮中,实践者们对摄影文本的序列建构打破了传统线性方式,而是通过真实或虚构的多元叙事策略,时常将档案、历史照片、文字和精心建构的图像融合起来,将观者的视角带向过去的某时某地,以及那些能说不能说的边缘。
围绕“描绘历史:中国当代摄影中的历史叙事”为方向的研究计划正是源自我在参与当代摄影的研究、委任和策展实践中,围绕照片与历史叙事的一系列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我们能否利用西方后现代叙事理论来生成一套针对图像叙事的分析策略?摄影叙事与文学与电影叙事的共同点和区别有哪些?全球领域内摄影书的流行对于当下的照片叙事潮流是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推动摄影实践者们调用知识来进行摄影“考古”的原因有哪些?当代艺术中的档案热是否对于摄影实践者将老照片转化为艺术作品产生了影响?
本展览将聚焦中国当代摄影中运用摄影进入历史叙事的7个案例,从探索个人和家庭历史,到历史事件,再到讨论历史中的片段,甚至是反思照片作为历史叙事媒介的主题,实践者们将自己视为考古学家,纷纷从不同叙事角度切入,在回顾、改写和重构历史的同时,延伸出他们对更具体文化的追溯。
重组/演绎:
激活档案与公共记忆的当代艺术实践
海报设计:Lo,素材:梁志和《弟兄》,感谢艺术家和刺点画廊惠允使用
策展人:胡昊、刘张铂泷、聂小依
如今,借助强力将无序材料整理为有序系统的实践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档案科学”,如德里达所言,它自行制定规则,同时以其自身存在来保证规则的实施。在这个展览中,我们将检视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韩国、法国的9位艺术家如何通过构造自己的“档案科学”,以重组、演绎特定的公共记忆——它们大多与近50年内已然改变的公共生活有关。公共记忆曾长久地与尘封的档案相连,后者不仅是承载、唤起记忆的材料,有时人们对它的绝妙使用也能挑衅乃至翻转固有的记忆——曾作为历史证物的档案在艺术作品的上下文中被反转并开启了其他的幽闭叙事。此次展览中汇集的艺术家们往往在搜集资料后挑选“既现成又建构、既现实又虚构、既公共又私人”的素材(从外在的照片、录像、衣物、报纸到内在于身体的舞蹈和“广播腔”)并把它们按照档案或“准-档案的”(quasi-archival)逻辑进行“引用与并置”,最终呈现出“文本与物品的复合体”。于是,物品成为了对彼时彼地之世界的一瞥,而重组、演绎后的文本则重述了人们的记忆。
当越来越多的“资料库”(云端的手机照片、互联网甚至无边际的购物广场)开始以“无限”的面貌示人,人们只有不断发明新的方法(更新算法、划定边界、拓展磁盘)才能在档案材料的“无限”中重新夺取用以对抗各种断裂与失序的锚点,才能让档案材料不断生成为新的档案,继而让档案成为说出记忆(speaking the memory)的“主体”。而档案绝不外于我们——夺取档案正是独立叙说、重新连结彼此的前提。
环形网吧
策展人:环形网管(李元素、李政钟、沈楚楚、王震宇、王泽洲)
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会对艺术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创作媒介,创作母题、精神内核等,都会发生巨大的转变。如今,我们面对的是虚拟媒介、网络空间的井喷式发展。欢迎来到交互式艺术创作时代,欢迎来到游戏世界。
环形网吧的概念脱胎于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环形废墟》——一个关于虚构中的虚构的故事。我们希望藉由网吧(虚拟世界枢纽的现实映射), 以前台—聊天室—游戏厅—出口的空间动线进行组织,通过研究、采访、对谈、创作的形式,探求虚拟游戏与现实世界的映射关系,从而研究以虚拟游戏为媒介或母题的艺术创作。
止物
策展人:莫万莉、邓圆也、林琳
SITLL LIFE ——止物,既有静物之意,也指涉苟延残喘的景象。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诸多集体主义意识形态的住宅被设计和建造。虽然它们在尺度、形态上各自不同,但均致力于营造一种集中、高效、透明,表面理性、实则狂热的理想化生活模式。然而,不同于被宗教或宗法规训长期支撑的其它建筑,这些集体主义居住建筑在改革开放后逐渐走向了失效。
这些“止物”即是本次展览所探讨的对象。展览的文献部分将呈现公社大楼、工人新村、单位大院等集体主义建筑在时序上的生长衰变周期,艺术作品部分则将呈现其周期中静止、沉默、等待的片段;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不约而同地与这个原意为透明、高效和功能主义的世界刻意保持了距离。
展览空间将抽象地复原集体主义“大楼”的空间结构。“走廊”和“单元”是艺术作品展区,再现“止物”的空间形态,艺术作品与空间并置互文,借此为观者提供一种个体凝视与沉浸的场域。“档案”是文献展区,有序列地铺陈相关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资料,为观者呈现建筑如何在“高度技术性浪漫主义”的政治中承担了“通过仪式(Les Rites de Passage)”的作用——人通过在建筑中的居住、观看和反刍,达成了出离政治原意的生活,并变形出它的另一个历史面貌,成为一个暗底的回音。
凝视与被凝视的介入
——来自社区摄影大赛的图像
策展人:徐然
第七届深港双城双年展“城市共生”深圳工业站展区,高密度的人流和活动几乎让民间活动和 艺术活动难以区分。2017年12月,展区的景观火车铁皮上开始悬挂了一张大尺幅的广告喷绘,“微信就能投稿”“无需关注填表”“一二三等大奖等你拿”,像所有社区里常发生的广告促销活动一样,喜欢现场派送的小礼品只要在手机上动一动手指即可获得。
征集的 25 天内,大赛收到 527 人次的投稿。大赛的三个评委:双年展分展场策展人、一直在做社区的美国人类学家,在北京的艺术媒体资深编辑,依据组委会要求的“自己的方式”在线上选出了 29 位获奖者。
2018 年春节过后,大赛结果公布,颁奖仪式在清水河商业街吓围新村的一家煲仔饭馆举行。 获奖者来到现场,并按要求留下一张手持奖状的照片。其中三个大奖的奖品归属方式各异:一位亲友代领;一位弃奖,奖品由组委会快递了投稿最多(45 张)的参与者;一位是碰巧经过社区并投稿的艺术家,他选择通过组委会联系到一位清水河社区小学的班主任,由他将奖品送给最近一次考试中获得倒数第二名的同学。
双年展用“城市共生”的主题制造了对居民的凝视,同时恐惧于这些“想象的他者”的被凝视。 热带病毒检验检疫局(小组)的“清水河社区手机大赛”就是用艺术重构两者的关系而设立的项目——居民做为创作主体,颠倒“他者”身份。同时对于大赛后台数据分析作为改良机制的参考和验证,不断更新项目白皮书。
在北京 OCAT 研究中心展示:1. 能够跳脱双年展的权利话语;2. 居民创作者的身份的再实现;3. 项目自我检测更新;4. 白皮书,在地介入经验传播。
OCAT研究中心
OCAT研究中心(OCAT Institute)是OCT当代艺术中心(OCT Contemporary Art Terminal,简称“OCAT”)在北京设立的非盈利性、独立的民间学术研究机构,是OCAT馆群的有机部分。它以研究出版、图书文献和展览交流为主要功能,研究对象包括古代艺术和自上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主义的视觉艺术实践,研究范围包括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流派、艺术展览、艺术思潮、艺术机构、艺术著述及其它艺术生态,它还兼顾与这一研究相关的图书馆、档案库的建设和海外学术交流,它还是OCAT馆群在北京的展示平台。
OCAT研究中心旨在建立一种关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历史研究”的价值模式、学术机制和独特方法,它的学术主旨是:知识、思想与研究,它提倡当代艺术史与人类精神史、观念史、思想史和视觉文化史整体结合的学术研究传统和开放的学术研究精神,关注经典艺术史著作的翻译出版与现当代艺术史与古典艺术史研究的学术贯通。
展馆信息
开放时间:10:00-17:00 周二至周日
(逢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蝉西路OCAT研究中心
(地铁7号线欢乐谷景区站B出口向北100米)
联系方式:+8610 6737 5618
展览垂询: info@ocatinstitute.org.cn
网址:www.ocatinstitute.org.cn
欢迎转发我们的信息至您的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